“报复性消费”真的会到来吗? | 青晚报
近日,我国疫情防控呈持续平稳态势,宅家许久的网友们纷纷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表达对“火锅、奶茶、烧烤、唱k、逛街、游乐场”的“想念”。
(图源:微博)
在网友们的高呼声中,“报复性消费”一词开始频频出现在网络上,成为当下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
何为“报复性消费”?
大部分人对于消费心理的理解应该都来源于高中课本中的四种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但“报复性”消费此前似乎很少听说。事实上,在“报复性消费”话题频上微博热搜时,广大网友也在思考和讨论着自己理解的“报复性消费”。
(图源:微博截图)
有人理解为“通过过度消费来弥补某些遗憾”,有人理解为“是长时间委屈自己后给自己的补偿”,有人生动形象地描述为“冬天没机会穿出去的羊绒大衣在夏天多穿几次”,有人“简单粗暴”地直言就是“吃吃吃、玩玩玩、买买买”,更多的人则是直接放图,晒出美味的火锅、烧烤、满满的购物袋。
虽然大家的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但基本可以将“报复性消费”总结为:特殊时期时,人们的消费欲望受限,一旦当前的限制条件得到解除,压抑过久的欲望则会反推人们进行疯狂性消费的一种心理学现象。话题的出现和网络对此的热烈讨论,无不体现出人们对于外出娱乐消费的热情与渴望,同时也暗含着人们对于疫情早日结束、经济社会早日恢复正常的期待。
在关于“报复性消费”的话题讨论中,也存在着一些质疑的声音,“报复性消费”出现的可能性并不大。有人认为在疫情期间,不少人的收入受到影响,自然不会盲目冲动地消费;有人认为,等疫情过去,经济恢复时复工复学只会更加忙碌,根本没时间消费;还有人用“人们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会想念,一旦没了限制就不会珍惜了”这种略显文艺的论调来否定“报复性消费”的出现。那么,报复性消费是否会出现呢?
报复性消费会出现
首先,“报复性消费”有其出现的合理性。宅家多月确实是一件令人烦闷的事情,而难得出门一趟购置生活必需品也需要时刻保持紧绷,做好防护。人们期待疫情结束的到来,期待回归日常化的生活状态,像大口呼吸新鲜空气、和朋友们自由地品尝美食、看场电影、逛街唱歌,人们需要一个“放纵”的机会,“报复性消费”则成为直接的发泄口。
其次,从众心态不可忽视。如今“报复性消费”已经成为一个网络热词,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所晒出的美食图、购物图铺天盖地,一定程度上会刺激人们潜在的消费诉求,引发短暂性的消费浪潮。
此外,“报复性消费”的出现也有一定的积极社会影响。疫情期间,餐饮、服务、旅游、线下零售等行业受到一定的冲击,“报复性消费”则可以给这些行业带来一波经济上的回暖。中泰宏观研究团队日前发布研报,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测算显示,旅游受损最严重,1季度收入下降或为1.2万亿,占全年旅游收入的近2成。餐饮零售收入下降9600亿、交通运输1400亿、电影100亿(数据来源于《经济观察报》)。如今不少人打算在疫情结束后“狂吃”“狂玩”,这类“报复性消费”行为一定程度上可以让这些行业弥补一部分损失,其中的一些小企业也能有机会撑过这段行业“寒冬”。
报复性消费不会出现
一些网友也表示报复性消费不一定会大规模出现。首先,由于一些产业的停工,部分人的收入相对减少,有的甚至无收入。正如网友们的吐槽,“没有报复性收入,何来报复性消费”,在人们收入普遍减少的情况下,要实现报复性消费的狂潮确实不太可能。
同时,一些企业由于疫情导致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自身经济困难而上调食品、服务等价格,也给人们“报复性消费”的欲望泼了盆冷水。如近日海底捞被曝出涨价约6%的事件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可见人们对于价格仍有较高的敏感性。虽然海底捞随即道歉并决定下调至原来的价格,但更多的企业在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几个月生意惨淡的情况下,若采取保持原价的措施可能会使它们的处境更加艰难。其实企业涨价的现象不是不能理解,但对于收入同样减少的消费者们来说,过高的价格也会让他们望而却步。
同学们如何看待“报复性消费”呢?
针对如何看待“报复性消费”和是否真的会进行“报复性消费”这两个问题,小青采访了几位同学关于疫情结束后的消费计划和对于“报复性消费”的看法:
由于疫情在家呆了好几个月,基本没有出门,所以疫情过后可能更多地会出门消费。我觉得还是以吃为主,和之前的消费方式、类型基本一样,特别是去吃那些久违的美食。我觉得虽然疫情期间很多想做的事情没办法完成,但是这不意味着疫情结束后就要急于疯狂消费去弥补之前的“遗憾”。以后的时光还很长,还是应该保持正确的消费观念,所以我不是很赞同“报复性消费”。
——数学学院 2019级 张同学
相比于上个学期,等到疫情结束之后,我的消费计划中可能会花更多的钱在餐饮上面。因为之前封闭在家,没办法在外面吃一些好吃的东西,也有可能会去买一些平时不会买的比较贵的东西,但是还是会量力而行吧,毕竟商家也有可能会进行“报复性涨价”来弥补损失。
——中山医学院 2019级 陈同学
疫情结束后会去玩密室逃脱之类的游戏,还有去球场打球。对“报复性消费”的看法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喜欢的话可以买,但是千万不要贷款买东西,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就可以。
——外国语学院 2019级 杨同学
由此可见,有的同学认为“报复性消费”不可取,有的则认为在能力范围内的“报复性消费”无伤大雅。“报复性消费”本就有其合理与不合理的两面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选择。但是,我们在消费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理智,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毕竟,不管是否真的进行“报复性消费”,我们都应该先做到“理性消费”。
参考资料
【2】 《疫情当下 理性消费还是报复性消费?》,北京青年报,2020年4月7日。